计算机网络中心开展“踏寻红色印记、筑牢政治忠诚”党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
根据大同大学党史教育工作安排和计算机网络中心党史学习计划,5月12日,计算机网络中心党员干部来到拒门堡红色教育基地,重温党的光辉历程,接受党史教育,开展以“踏寻红色印记、筑牢政治忠诚”为主题的一场内容“走新”又 “走心”的红色教育之旅。

拒门堡在抗日战争时期属八路军120师六支队在马头山、弥陀山建立的雁北革命根据地之一,拒门堡村当年人口不足一千口人,由于属红色革命根据地,该村全民参战,在敌后战场上做出了重大牺牲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拒门堡现有人口439户,980余人,外出人口分散在世界各地。村民淳朴善良,历代传承着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,曾被左云县命名为红色革命村、红色民兵连,边塞古村落。2019年建起了红色教育纪念馆,创办了红色教育基地。
拒门堡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,共包括党建馆、烈士纪念馆、军人荣誉馆、民俗文化馆4个纪念馆,馆藏面积约300余平方米。目前,馆藏物品与珍贵史志及相关资料达千余件,其中人物肖像100余件,其它展板展柜镜框等260余件,文物及资料200余件,其它资料1000余件。该村红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,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,现被山西省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示范村,被大同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命名为党史国史教育基地,被新荣区命名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,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又属大同市及新荣区红色文化旅游重点区域。
党员干部走进展厅,一幅幅模糊泛黄的历史图片,一件件锈迹斑斑的革命文物,一段段凝结历史风云的精彩解说,把大家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。大家一边认真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述,一边感悟着当年拒门堡人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“对党忠诚、信念坚定,百折不挠、坚韧不拔,敢为人先、奉献牺牲,家国情怀、军民同心”的使命担当精神,使党员干部深受教育和震撼。

活动结束后,计算机网络中心党员干部纷纷表示,要铭记光辉历史,传承红色基因,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史明镜,以史明志,从历史中领悟深刻逻辑,坚定理想信念,通过党史学习教育,用实践检验党史学习效果,忠诚履职,切实做到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,用实际行动助推大同大学信息化建设工作创新发展,再上新台阶。